9游会 文史与规制 技艺与格致——陈从周《古建之好意思》赏析
关于我们
原标题:文史与规制 技艺与格致(主题) ——陈从周《古建之好意思》赏析(副题) 烛光流转,楼台安稳孤身一人。不凡的古典园林与建筑家、字画与散文名家陈从周先生,离开咱们还是20多年了。先生早年毕业于之江大学文体系,师承一代词宗夏承焘“杯酒劝长庚”的豪兴,也披染着浙中山水寺园的千载余情。自后他拜入“大风堂”,成为张大千的入室弟子——一时画名鹊起。又以独具一格的表情扣问中国古代建筑史,矛头初露,赢得老一辈建筑家陈植先生等诸多前辈的慧眼识荐。1952年后,他领衔同济大学建筑系的中国建筑史和园林史扣问,
详情
原标题:文史与规制 技艺与格致(主题)
——陈从周《古建之好意思》赏析(副题)
烛光流转,楼台安稳孤身一人。不凡的古典园林与建筑家、字画与散文名家陈从周先生,离开咱们还是20多年了。先生早年毕业于之江大学文体系,师承一代词宗夏承焘“杯酒劝长庚”的豪兴,也披染着浙中山水寺园的千载余情。自后他拜入“大风堂”,成为张大千的入室弟子——一时画名鹊起。又以独具一格的表情扣问中国古代建筑史,矛头初露,赢得老一辈建筑家陈植先生等诸多前辈的慧眼识荐。1952年后,他领衔同济大学建筑系的中国建筑史和园林史扣问,就此将一身的诗词气韵、字画骨力和山水精神,孝敬于中国建筑园林之好意思的探索。
在同济执教的风雨数十年间,先生自出机轴、心摹手追,完成了从古典文体到古典建筑、从诗书曲画到山水园林、从国粹扣问到“八十年代”学风的跳跃和融汇。仿佛“竹里馆”中的王维、庐山草堂间的白居易披云破空而来,为咱们留住了如诗的笔墨、如画的园亭和如缕的学术念念想。
先生教学咱们,中国传统建筑之好意思,好意思在整身体局和东谈主文环境,好意思在既有规制与权变纯真,好意思在格物致知与古今传承,好意思在良工巧匠与土木形状……他异常提倡了“物情、物理、物态”这么的看法,来抒发对这一特等好意思学体系的意志。
物情空隙
先生最爱辛稼轩文句“我见青山多娇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”,以浙江官话顿挫念出,配上他高鼻细打算心绪,如横岭逶迤,水波飘荡,令情面念念空隙。
要是说前辈建筑泰斗梁念念成、刘敦桢二公辛苦于寻求古典建筑之好意思的一般轨则,陈先生则似更关注建筑与城市、东谈主物在历史万古段中共同滋长,喜忧与共的神气头绪,或是时间律动中的狼籍多态,与当天“公民建筑”“体触感”等学术视角颇为迫临。
这份“空隙”的物情、情面,随机来自无可复制的时间布景与来回圈的浸染。东谈主说陈先生画从张大千,曲从俞振飞,红学亲俞平伯、冯其庸,散文则亲叶圣陶;其戛戛独造的园林之学,则牢牢奴才着李格非、文震亨、计成、李渔、沈复、戈裕良等东谈主的步伐;在中国古典建筑扣问限制,更尊朱启钤、梁念念成、刘敦桢为师。他在“园宅篇”之《拙政园的演变与轶事》一文中,援用清初大画家恽南田《瓯香馆集》中形容其时园景的笔墨:“自南轩过艳雪亭,渡虹桥而北,傍横冈,循磵谈,山麓尽处,有堤通小阜,林木翳如,池上为湛华楼,与隔水回廊相望,此一园最胜地也”。先生边引边叹:“惜士能师往矣,未能及见此文,否则必赞口连续,常常作笑也”——他对刘敦桢先生的殷殷之情,让东谈主想起北宋苏东坡对恩师欧阳修的平庸记念:“长记平山堂上,欹枕江南烟雨,杳杳没孤鸿,认得醉翁语,山色有无中”。
而“拾余篇”中《朱启钤与营造学社》《姚承祖与营造法原》两文,亦是情面悠悠。后者言及同济大学今存诸多苏式建筑模子的制作家、香山帮名匠顾祥甫先生时,称其“千里默默默,有所询必诚实告东谈主,亲身操作。顾公回苏,七十余卒,每遇东谈主谈与予相处各样,语多溢好意思,为之忏惭,今距其来世近十年矣,每一忆及,令东谈主腹痛”,笔调深挚而逼真,让东谈主想起柳宗元的《梓东谈主传》。数十年后,先生主理复建豫园东部时,仍与巧匠们浑然一体——八有意头仍会平庸掠过“顾公”的仆仆身影吧。
由情面及于物情,则可见于“园宅篇”之《恭王府的建筑》一文中,空隙的布局形容:“花圃的正中,是最饶山水之趣的场合,其东有一院,以短垣作围,翠竹丛生,而廊空室静,帘隐几净,多雅淡之趣。院北为戏厅,临了亘于北墙下,以山作屏者即福厅。西部有榆关、翠云岭、湖心亭诸胜。府墙外东部尚有一王府,亦渊博,醇王府所在。这些华堂丽屋,古树池石,都给咱们打听者勾起了红楼旧梦”——这么逻辑了了、场景饱胀,而又暗含深致和理趣的布局形容,简直是寻常论文所难以企及的。
“园宅篇”之《西泠印社内的兴修布置》一文末尾的数行隽语,颇能综合这一空隙之情与峥嵘之气并重的艺术作风。行文亦所以凝练惊艳的四字句,繁杂于悠长镇静的散句之间,予读者以特殊的阅读快感:“至于以泉衬石,水随岩转,不料如斯低小之孤山,竟有此好多甘泉,而操办者复能利用之,方见其学养之功也。印社先辈,王人精字画著述,宜其有此杰看成湖山生色也。”
一腔深情,仿佛与硖石诗魂、孤山泉脉、印社先贤共奔涌。
物理俨然
“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,绕树三匝,何枝可依”。这是《短歌行》中的四句。先生率领师生测绘古建筑时,则将其改作顿挫顿挫的四句诀:“眼明心细,找到南北,绕屋三匝,有轴可依”。这是讹诈现代建筑学设施进行实地测绘的原则:以敬畏之心仔细不雅察,依据地形环境诞生方针,寻求建筑与相邻建筑、街谈、河流的全体关系,画出看不见的黑白“轴线”,仿佛“物理俨然”。
先生也曾问咱们,为什么说“牡丹荣华花中王”?咱们答不上来。先生评释谈,牡丹是一干三枝,一枝三叶,如三公九卿,信托礼法,暗合着古代的职官轨制。而建筑亦然抒发社会关系的一种表情,比方东西三路、南北三进……
先生尤长于文史贵府的钩稽解读,合计扣问古建之好意思,必先从历史轨制与民俗东谈主物脱手,纵横论之:查联系方志,读历代条记,考碑刻铭文,访轶事神话。江左岭南,华北陇西,都在先生的眼里和心里。这一近于“东谈主类学”的视角,自然是与先生丰厚的学营养不开的——联系古建筑的地望形胜、沿革流变、盛衰历程、东谈主物轶事,不时仅以数百字,就讲得寥若辰星如画,却又饱含韵致。
如他在“寺殿篇”之《绍兴大禹陵及兰亭》一文中,将禹陵与自然环境的因应关系吩咐得极尽轻灵节约,余韵不尽:“大禹陵西向,濒临禹池,正对亭山,禹池外二小山分列驾驭,而会稽山环抱其后。”同篇之《江西贵溪的玄门建筑》一文中的天师府则“位于镇西端,门临上清宫前街,面沂溪(别名上清溪),对琴瑟岭,北倚西花山,豫樟成林,荫翳蔽日”。而《扬州伊斯兰教建筑》中的普哈丁墓园“位于江苏扬州东关城外运河东岸的土岗上。岗上葱郁的古木与狼籍的亭阁相掩映,望之蔚然如画。它点缀在运河的沿岸,舟行其下,绝顶令东谈主详确”。
而如更工细而“俨然”的大木形制与特征,则对照建筑题记与社会布景,作综合的记载与分析、推导。如“寺殿篇”之《浙江武义县延福寺元代大殿》《洞庭东山的古建筑杨湾庙正殿》两文,横向比对江南宋元遗构,缕述建筑各部位的形制演变、年代互异、抽换陈迹,一绝不苟,绝无空疏习气,令东谈主讴颂。
自然,先生亦会缓和“俨然”布局、形制中的例外变化,并商量其所传达的社会逻辑与信息。《江西贵溪的玄门建筑》形容的天师府后园“虽仅一歇凉台,但其前净水浩淼,樟木葱郁,枕流看山,得借景自然之胜,建筑上亦无谓多事增饰,引东谈主有超然世外之感,这与宗教念念想联系,组成了另一种园林派头”。
同篇之《广州怀圣寺》一文,更用先生擅长的诗样笔触,形色了这一与扬州仙鹤寺并称、斯文交汇的空间效果:“寺之布局极紧凑,而院宇开朗,廊庑回合,极开朗舒展之致。自礼拜殿廊下望拜月楼出花木间,光塔职守,耸现其上,青天白云,翠盖红墙,宛若仙山琼阁,令东谈主流连难返,庭院静不雅之妙,于此得之”——让东谈主油然想起清东谈主姚鼐《登泰山记》中“苍山负雪,明烛天南,望晚日照城郭,汶水、徂徕如画,而半山居雾若带然”的句子。或是沈三白《浮生六记》对扬州瘦西湖白塔的形容:“过此有胜概楼,年年不雅竞渡于此。河面较宽,南北跨一莲花桥,桥门通八面,桥面设五亭……桥南有莲心寺,寺中突起喇嘛白塔,金顶缨络,高矗云端,殿角红墙松柏掩映,钟磬时闻,此天地园亭所未有者”。
这“俨然”寺庭中的“空隙”之趣,仿佛更令东谈主神驰意远。
物态翼然
先生晚年尤喜绘墨竹兰花,一边口诵“自然陡立分浓淡,老是新篁快活时”的句子,一边信笔挥洒,如有神助。那种骨骼劲挺,而又洒脱纷披的翼翼之态,仿佛成为先生辞别于其他建筑与园林学者的进犯特征。
梓翁才艺之多,世所共知。记稳当年先生还曾筹款翻印了古典居品名著《燕几图》《匡几图》,以供学子与同好参考,对红木居品的如玉触感亦津津乐谈。此外,先生的教研室一角,还常年倚靠着几根瘦劲树干,那是先生挑升挑出的制杖良材,筹画亲手加工好了分赠师长与石友。
横抒纵引,不离其宗,亦是先生讲课的专有之处。铭刻多年前一次,陈先生延请昆曲名家来校作讲座,示范教训饰演中的各式神气垄断,须臾那满堂溢彩,傲视神飞——讲座甫毕,危坐前排、担任主理的陈先生徐徐起身总结,泛论感念,一时切中肯綮,娓娓连续,台上东谈主鹄候许久,终于忍不住,悄悄从陈先死活后向台下的咱们轻挥素手,悄但是去——而陈先生犹自妙论阻挡,漫不经心。
各样缤纷深爱,如同大鹏之翼,极大助益了先生的限制领略与念念想升腾。
先生后生时享誉海上画坛的代表作《一点柳一寸柔情》,所以画面下方气韵悠长柔缓的万千柳丝,铺垫出上端一对团团而栖、墨色油腻的小鸟——这一布局,让东谈主想起北宋王安石形容名刹天童寺的“二十里松行欲尽,青山捧出梵王宫”的句子。
原野远山间,一塔标出,摄东谈主眼眸,先生却并未止笔,而是由塔及泉,翼翼挥洒:“而路旁泉声益喧,延续数里,清爽见底,荇草蔓生,虽时近中午,溽暑却顿为之一消,古东谈主所谓‘醒泉’者,殆指此类而言了”。此时先生犹觉展翼未足,于是由泉及酒:“晋南的泉,其佳处在甘醇清冽,荇草翠绿若新染,仿佛如饮汾酒,其浓郁芬芳处为他酒所不足者相通。”随后复由泉及田,并稍作摇曳:“这水从霍山山间来,名霍泉,眼底的一派艰深农田,即是此泉所酿成的。如今广胜下寺山门口建了水力发电站,又将泉三七分流,灌溉了赵城、洪洞两县的地盘……”
科学发展,学科细化,终会是时间的轨则。但这也令中国传统的“泛文东谈主”“泛艺术”社会换骨夺胎——正本诗词、字画、拍曲、造园浑成一体,方能衬托孕育出的建筑与园林审好意思高致,终究曲折而远。传统原野社会横向浸润、渗溢的文化艺术头绪,终究难免被日益严整邃密的工业社会之纵向专科分野割断。深具东方特征、恢宏融通的艺术共振风物缓缓销毁,艺术通才与巨东谈主日益疏远,专科联想者不时穷乏必备的创造力与融通力——在这么的语境里,陈先生却以其穿越时间、融通艺苑之身,再行连续起被工业时间长期割裂的社会筋脉,重构了中汉文东谈主世界与中华传统建筑以及造园艺术的互动互哺,成为面向全社会的建筑与园林审好意思发蒙者。
初入陈门时,先生已近古稀之年。高鼻长身,漫行鹤立。一件半旧的蓝色中山装,被穿出长衫裹躯般的摇曳滋味,仿佛大大咧咧的魏晋名士。可一口风仪浓郁的浙江官话,却又如绍兴黄酒,暗透出“江东子弟”的才俊气质,让一众弟子们有阅读鲁迅著述般的亲切。
未来一周主要有两次降水过程,28日大别山区南部和江南中雨,局部大雨;5月2-3日大别山区南部和沿江江南部分地区有大雨到暴雨。合肥以北地区累计降水量为10~50毫米,合肥以南地区50~150毫米。
那时先生正连遭丧妻失子之痛,年华骤老,皱纹满面,如山水皴法般交汇出凝重千里郁的心绪。而一身倾盆的烟味,却又伴着汩汩的才念念而出,理会古建、联接山河、操办园亭、挥洒辞章,仍是富余不散,共东谈主欲醉。
那时咱们有幸听先生联接,南下北上,攀跻磨练,寄情遣念念。岱庙劲柏、登封塔林、侯马古墓、长安碑碣间,留住亦步亦趋的仆仆踪迹。而每回经由三门峡、风陵渡的大河弯环,悬崖峭壁,或是苏州、常州诸府的温山软水、曲折楼台,总会预料先生解衣盘礴或是对月当歌的豪兴逸情,让咱们也情感逗留、神念念热潮起来——30年往常了,先生那各样超然“跨界”、不拘一格的轨范凤仪,仍令东谈主试吃不置。
(作家:李振宇,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计较学院院长;朱宇晖9游会,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计较学院讲师、中国建筑学会史学分会常务理事)